
“推普周”的全称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,1997年1月6日经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自1998年起,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。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。每届推普周都有一个主题,全国各地围绕这个共同主题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。今年第23届全国推普周定于2020年9月14日至20日举行。这次推普周的主题是“同讲普通话,携手进小康”。

【 了 解 普 通 话 】
什么是普通话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。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,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。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,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。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》计划“到2020年,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”,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%以上。
为什么要讲普通话
普通话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通用语言,是情感的纽带,沟通的桥梁。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、高山林立、河流纵横的国家,十里不同音,五里不同言,仅汉族的方言区就多达十几个,少数民族更有五十多个。过去交通欠发达,人们多停留于本地,同是乡亲和乡音,彼此交流沟通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。现在交通发达,每年异地打工的多达几亿人,不同地域、不同民族的人们相遇,如果都用方言或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沟通,势必会产生听不懂、沟通困难的状况,甚至还会出现自以为听懂,实际上南辕北辙的误解,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都能使用,都能听懂的通用语,肯定是不行的,这就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——普通话的普及目的和意义。
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,地域辽阔,根据通行的观点,目前全国划分了七大方言区,分别是:北方方言、吴方言、湘方言、赣方言、客家方言、粤方言、闽方言。了解了全国的方言概况,我们还应该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方言概况。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,横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地区。全区有蒙古、汉、满、回、鄂伦春、朝鲜等49个民族,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80.6﹪,全区通用汉语文和蒙古语文两种语言文字。内蒙古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,它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方言区。 首先,是东部方言区,包括呼伦贝尔、兴安盟、通辽、赤峰、锡林郭勒盟东部;其次,是西部方言,包括乌兰察布、呼和浩特、包拓、巴彦淖尔、鄂尔多斯、乌海等地区;第三,就是非常特殊的阿拉善方言区,就是各位老师和同学现在所在的内蒙古最西部阿拉善盟地区,包括阿左旗、阿右旗、额济纳旗、吉兰泰等地区。 普通话的推广不是要消灭方言或民族语言,二者之间不是对立关系,而是互补关系。同一方言区的人们互相沟通说同一方言可以更好地表达语义与情感。 方言和民族语言都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,要好好保护和传承。
普通话的历史
时至今日,它的形成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。早在我国奴隶社会初期就有了比较统一的书面语,它叫做文言。而“汉语”的名称,始于汉代。 如果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来说,春秋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做“雅言”,主要在黄河流域使用。汉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做“通语”。而元朝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做“天下通语”。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做“官话”。民国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做“国语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“国语”才改名为“普通话”。2000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。
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,即一、二、三级。每个级别再分出甲、乙两个等次,分别为一级甲等、一级乙等、二级甲等、二级乙等、三级甲等、三级乙等。其中一级甲等为最高,三级乙等为最低。
规范汉字
规范汉字,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《简化字总表》与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形式,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。 不规范汉字主要指:繁体字、异体字和“二简字”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第十七条对允许繁体字、异体字保留或使用的情形作出了规定: (一)文物古迹; (二)姓氏中的异体字; (三)书法、篆刻等艺术作品; (四)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; (五)出版、教学、研究中需要使用的; (六)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。 < 【 推 普 周 我 们 在 行 动 】
学院普通话测试站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,有美文诵读活动、粉笔字宣传活动、手抄报制作活动等,老师、学生积极参与。   

 

【普 通 话 宣 传 标 语】
◆推广普通话,弘扬爱国请。 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,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。 ◆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。 ◆规范语言、沟通心灵、和谐发展。 ◆说普通话、写规范字、用文明语、做文明人。 ◆普通话——让生活更精彩,让社会更温馨。 ◆普通话同青春携手,文明语和时尚并肩。 ◆人人学讲普通话,个个争当文明人。 ◆沟通——从普通话开始。 ◆说普通话、写规范字、做文明人、扬爱国情。  
|